慢性肝炎传染性及预防方法

肝炎的类型众多,在多数人心理肝炎是可以传染的疾病,而慢性肝炎传染性更大,其实慢性肝炎有类型不同,其传播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当我们发现患上慢性肝炎后,医治与护理要同时进行 , 并且治疗后还要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复发的可能才能杜绝,下面就一起来了解慢性肝炎传染性及预防方法 。
慢性肝炎指病程在半年以上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肝炎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 , 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 , CAH)两类 。其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两者均可由急性肝炎演变而来(急性期可以不明显) 。如急性肝炎的病程超过1/2--1年 , 症状持续和(或)肝功能试验仍有异常,即可认为已进入慢性阶段 。
慢性肝炎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染途径比较多,主要传染途径有:一是血液传播;二是皮肤粘膜的破损后生活上的密切接触 , 如共用一个饭盒、牙刷、毛巾、剃须刀等;三是性传播;四是母婴垂直传播;五是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内窥镜以及不卫生的修牙、补牙等 。
【慢性肝炎传染性及预防方法】(一)慢性肝炎疫苗预防
乙型肝炎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来预防,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越高,对人体的保护能力越强 。注射乙肝疫苗之前,需要检查肝功和乙肝五项 。通常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 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
(二)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 。通过检测血清HBsAg,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严格筛选献血员,减少血源性传播
(三)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
慢性肝炎推行安全注射 。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 。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 , 劝其戒毒 。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 , 理发用具、穿刺、纹身和美容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
(四)性传播的预防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 , 加强管理 。建议HBV、HCV感染者病毒复制阳性期,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HBVDNA阳性的孕妇,应该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实行母婴阻断 , 成功率>95% ;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
以上文章为大家讲解的内容是慢性肝炎传染性及预防方法,疾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诊断疾病可查血常规、肝功能等 。检查后疾病就发现了 , 而患者必须结合医生的建议 , 自己的经济、工作情况等,再根据病因、症状等医治 。而健康人群由要对疾病采取预防的措施,才能及时控制病情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