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番茄的品种及番茄的栽培技术( 二 )


3、播种时间:
各地根据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和供应市场的时间等因素来确定 。 在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冬番茄于8月中旬~9月中旬, 春番茄, 冬暖元霜冻地带9月下旬~10中下旬, 有霜冻地带于11月中旬左右播种, 秋番茄于7月播种 。
4、播种方法:
播种前一天浇足苗床底水, 第二天表土稍干后将床表土整细弄平, 将种子拌干沙或细土均匀撒播, 播种后盖细土, 用喷壶浇一遍“快水”润湿盖土 。 最后覆膜保温保湿 。
5、移栽(或称假植):
番茄播种后大约25~30天, 秧苗在两片真叶一片心叶时移栽;移栽的行株距6~10cm×6~10cm 。
6、苗床地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不揭膜 。 大约5~7天番茄出苗 。 出苗后, 每天日出后揭掉棚膜, 日落前盖上拱棚膜;看苗适时上午浇水, 注意苗床不要过湿, 切忌傍晚给苗床浇水, 并适时用0.2%磷酸二氢钾(KH2P04)根外叶面追肥, 定植前10~15天开始在夜间进行由小到大的揭膜低温炼苗, 在定植前2~3天喷0.2%磷酸二氢钾(KH2P04)和800倍50%的多菌灵等杀菌剂液防病 。
三、定植前的准备工作1、早翻地冻垡、晒垡
早翻地冻垡、晒垡可以进一步熟化土壤, 增加土壤肥 水, 同时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 。 紫外线强, 昼夜温差大, 早翻地则可以晒死、冻死土壤中的一些病虫害, 减少病虫源基数, 从而减轻病虫的危害 。 一般地说, 在秧苗定植到大田前1~2个月进行翻地、犁耙各2~3遍, 栽苗前精细整地, 按1.1 m包沟开厢, 开好两沟即施肥沟和厢沟, 达到地平土细、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耕作层深厚的要求 。
2、合理作畦、施足底肥
番茄具有生长期长、产量高的特点, 要想番茄获得高 产量, 则需要施人大量的肥料, 而且各种肥料之间还要有 合理的配合比例 。 据研究, 番茄整个植株体内的氮(N)、磷(P205))、钾(K20)的成分比例为2.5:1:5, 由于植株对氮(N)和氧化钾(K20)的吸收率为40~50%, 对磷(P2O5, )的吸收率为20%, 因而在施肥时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比例应为1:1:2 。 在三要素中, 氮素能促进茎叶和果实的生长, 尤其在生长初期的生长 。 钾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番茄的糖度和维生素C的含量, 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对果实的形状及色泽也有很大的影响 。 增施氮磷钾肥, 可以大大地增加茎叶的生长量, 提早花芽分化 。
番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 。 基肥充足, 发苗早, 前期生长快,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好, 这是番茄获得早熟、丰产的关键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 用, 番茄生产的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地膜覆盖栽培 。 据攀枝花市(原渡口市)蔬菜公司1982年的调查, 地膜覆盖栽培的蔬菜, 其根系的吸收能力比露地要高出2~3倍, 但是, 采用地膜覆盖后, 给蔬菜施肥带来了困难, 因此要获得番茄早熟、丰产、高效, 应施足底肥 。 如底肥不足, 生长后期秧苗会出现“早衰”, 影响产量和品质, 降低栽培效益 。 所以, 通常把番茄整个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大部分氮肥作为基肥施人土壤 。 一般在事先开好的施肥沟内, 每公顷施人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干鸡粪3~4.5万kg, 猪粪水1.5~3万kg, 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或骨粉750~1500kg, 硫酸钾150~225kg或草木灰750kg, 尿素150~300kg, 在基肥集中沟施结束后, 把畦(厢)沟的土拨埋施肥沟, 并在施肥沟上做好畦(厢)面, 畦面宽75~80 cm, 沟深20cm左右即可 。
3、足水盖膜
充足的土壤水分是保证番茄苗定植大田后缓苗生根的必备条件, 秧苗定植前一般都要控制水分炼苗, 由于根系带泥处的水分较少, 若土壤底水不足时, 定植后就难于发新根, 轻则延长缓苗时间, 重则被干死, 再加之地处南亚热带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春两季正值干燥、干旱季节, 番茄等早春蔬菜定植正在此季节进行 。 土壤水分显得更加迫切 。 上述情况表明:充足的土壤底水是番茄早成活、快成活、早生长、早收获的关键之一 。 具体做法是, 在秧苗定植前7~10天引水灌透土壤, 3~5天后, 表土一干, 人能够下田泥不沾脚时, 就及时覆盖地膜提升土壤温度, 这样有利于缓苗, 尽快发棵生长 。 地膜覆盖要求做到“紧、平、严” 。 即将地膜拉紧、铺平、盖严, 地膜紧贴土壤表面, 每一畦的地膜四周都要用土压实、压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效应, 达到早熟、丰产、增产、高效之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