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十三陵是谁的陵墓,北京十三陵都是哪个皇帝的墓


清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
棱[礻旁](下同)恩殿 。 陵寝的主体部分陵宫,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竣工 。 占地约12万平方米 。 主要建筑有宝城,直径达300米左右,内填黄土,中部隆起部位称为宝顶,宝顶下深埋着陵寝的墓室-玄宫,明楼、棱恩殿(祭祀用殿堂,重檐9间)、棱恩门、左右廊庑(配殿,两过各15间)、神厨(制做祭品用的房间)、神库(临时存放祭品的房间)、宰杀豕、牛、羊的地方)、具服殿(皇帝祭陵时的更衣处所)等 。 在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 。

明亡后,陵园建筑经过多次修茸,除左右廊庑、神厨、神库、宰牲亭、具服殿不存外,其它主要建筑均被保存下一,其中楠木结构的棱恩殿和棱恩门是明代陵寝中仅存的殿门建筑,规制宏阔,用材考究,堪称我国古建中的瑰宝 。

参考网站: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
1、长陵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 。
明长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 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 。 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 。 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献陵
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 。 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 ”
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 。 他召尚书蹇义、夏元吉至皇宫,对他们说,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之圣帝明王皆从俭制 。 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 。
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足为明戒 。 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 蹇义等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 。 于是,宣宗亲定陵园规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总理修陵事宜 。
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 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 。 八月,行在工部奉命营建门楼、享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 。 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楼,次年三月,陵寝建筑全部完工 。
3、景陵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 。 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 。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 。 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 。
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 。 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 。 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 。 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 。
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 。 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 。 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占地约2.5万平方米 。
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 。 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 。 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

推荐阅读